走向“最后关头”:日本侵略下的中国(1931—1937)

单位:浙江人民出版社

作者: [美]柯博文 著 马俊亚 译

发布时间:2021-08-30

产品标识:9787213102202

定价:¥98.00

  产品简介

本书已通过重大选题备案。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蒋介石奉行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。这种政策在“西安事变”中并没有中断,直到1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,它才被完全放弃。作者极为细致地考察了1931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间日本的入侵、中日冲突以及由此对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各派力量产生的影响。概言之,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,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,迫使蒋介石最后改变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,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。

  作者简介

柯博文(旧译“小布尔”,Parks M. Coble)历史学博士。1975-1976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执教。1976年至今一直在林肯-内布拉斯加大学任教,任该校历史系教授。 马俊亚,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江苏省“333”工程人才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。译著有《史学家:历史神话的终结者》《腹地的构建:华北内地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变迁》等。

  目录

前言
第一章 满洲、上海和不抵抗
不抵抗的背景: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(1927-1931)
中国军事和政治的联合(1927-1931)
对不抵抗的挑战
“一·二八事变”
“一·二八事变”的遗产
第二章 “攘外必先安内”及其政策的反对者
政府内部的政治困境
东北的抵抗
南京与抵制日货运动
民众对不抵抗的反应
邹韬奋与《生活》周刊
第三章 华北的新危机:山海关、热河和《塘沽协定》
对热河危机的反应
长城抗战
黄郛与《塘沽协定》
对《塘沽协定》的反应
第四章 《塘沽协定》与中国政治
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
日本问题与南方政治
塘沽与南京政权的政治结构
第五章 1934年南京的妥协政策
天羽主义
关税和贸易问题
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
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重申
第六章 敌乎?友乎?
中日亲善?
关东军反对和平举措
《何梅协定》与《秦土协定》
《新生》事件
危机的后果
蓝衣社在华北
第七章 直到和平无望
南京的政治骚乱
中日经济提携
1935年11-12月的自治危机
和平内阁
第八章 群众的抵抗浪潮
邹韬奋与全国救亡运动
日本的强硬态度
日本支持下的华北走私
国民党政治与抵抗问题(1936)
一连串的事件
绥远事件
第九章 走向冲突——西安及其之外
西安事变3侣
西安:没有回答的问题
日本与西安事变
战争
结论
注释